13 / Jun / 2016

布尼格景觀列車  從琉森到茵特拉根

中午告別湖河環繞、風景如畫的琉森古城(Luzern),即將搭乘布尼格(Brünig)景觀列車前往少女峰地區,走訪迷人的阿爾卑斯小山村。


布尼格景觀列車是黃金列車(Golden Pass)的其中一段。黃金列車顧名思義就是條黃金景觀路線,集瑞士精華景觀之大成,途中經過6處湖泊、3座高山隘口,全程240公里,車程約5.5小時。自瑞士中心地帶德語區的琉森湖畔為起點,穿越阿爾卑斯山脈,一路延伸到瑞士西南部的法語區,抵達素有「瑞士蔚藍海岸」之稱的日內瓦湖畔。黃金列車全線由布尼格(Brünig)、BLS及MOB這3家鐵道公司分段經營,由於3段鐵道的鐵軌寬幅不同,因此必須由三種火車銜接完成,包括由琉森(Luzerne)至茵特拉根(Interlaken)的布尼格(Brünig)列車、茵特拉根至茲懷斯文(Zweisimmen)的藍色列車、茲懷斯文至蒙特勒(Montreux)的黃金觀景列車(Goldenpass Panoramic),全線搭乘的旅客必須在茵特拉根及茲懷斯文換乘不同列車,是難得而有趣的一種體驗。

布尼格景觀列車離開琉森湖後,駛進寧靜的鄉村圖畫之中。坐在寬敞舒適的車廂中,一面享用簡單的午餐、一面欣賞著緩緩流動的一窗華景,如此模式是我們這次在瑞士深感怡然自得的旅行方式。


填飽肚子之後不久,列車經過倫格恩湖(Lungerersee)。倫格恩湖是由水壩圍成的高山湖泊,湖水最後匯流注入琉森湖。倫格恩湖的水質清澈見底、清冽甘甜,據說可以直接飲用。這裡適宜游泳、垂釣、風帆等水上活動,也可以沿著環湖步道健行或騎單車,徜徉優美的湖光山色。

蒼翠的山巒高聳圍繞,綠草如茵的湖邊坡地上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小鎮房舍,如畫般的美麗景緻忽地躍入眼簾,忙不迭舉起鏡頭定格稍縱即逝的迷人畫面,心中不由得又欣羨起住在這一方世外桃源的幸福人們!


列車沿著阿爾卑斯山脈前行,當碧藍的布里恩茲湖(Brienzersee)亮麗登場,就表示距離茵特拉根不遠了。布里恩茲湖和圖恩湖(Thunersee)一東一西將茵特拉根包圍在中間,” Interlaken”的字意即「兩湖之間」。

火車沿著狹長的湖岸行駛,翡翠色的湖水映著天光雲影,白色的山嵐依偎在蒼翠的山腰間,美麗的景緻陪伴著我們一路前行。稍後幾天我們還會專程來遊布里恩茲湖,現在舒適的車廂中與她美麗的山水共徜徉,靜享這份怡然愜意!

一路上經過美麗的山村小鎮、飽覽迷人的湖光山色,2小時的布尼格景觀列車之旅不知不覺間倏忽而過,列車抵達茵特拉根東站(Interlaken Ost)。茵特拉根是進出少女峰地區的重要門戶,雄偉壯麗的山峰,多姿多彩的休閑活動,豐富的食宿選擇,這一切都令少女峰地區令人嚮往,而渡假小鎮溫根(Wengen)穆倫(Mürren)勞特布魯嫩(Lauterbrunnen),無疑是人們旅遊渡假的最佳選擇。我們即將進入少女峰山區尋訪的就是這三個有如世外桃源的迷人山村。

火車無法直達目的地,而必須輾轉換車接力,首先是由茵特拉根搭乘登山火車往勞特布魯嫩(Lauterbrunnen),轉乘空中纜車至Grütschalp,再換乘登山火車登上穆倫(Mürren)。

茵特拉根東站(Interlaken Ost)→ 勞特布魯嫩(Lauterbrunnen)

與世隔絕的山村  穆倫  Mürren

穆倫(Mürren)是個坐落在勞特布魯嫩U型山谷(Lauterbrunnen valley)岩壁上的村莊,海拔1650公尺,是伯爾尼高地(Bernese Oberland)中地勢最高而有人定居的村莊,與對面山壁上的溫根(Wengen)遙遙相望。穆倫最早見諸史料記載是在1257年,來自瓦萊州(Valais)洛書堡河谷(Lötschen valley)的人們來此定居落戶,從當地的房屋形式和方言中可以找到這一層淵源。穆倫也是通往雪朗峰(Schilthorn,007電影「女王密令」的拍攝地)的主要門戶,1858年第一家旅館Hotel Silberhorn開張之前,攀登雪朗峰的登山客只能借住於當地農家。

Grütschalp 穆倫(Mürren)

穆倫高懸於斷崖絕壁上方,阿爾卑斯山區的傳統木屋依山而建,兩條平行的主要道路連接東北側的登山鐵道站及西南側的空中纜車站,沿路分布著旅館、餐廳和一些有趣的小店。沒有聯外道路,進出唯有仰賴登山火車或空中纜車,外來汽車無法入內,造就了這個與世隔絕的桃源秘境。

遠方白雪皚皚的山頭飄著雲霧,少女峰隱身在雲深不知處;粗獷雄偉的山岩聳立眼前,繚繞的山嵐彷彿一伸手就可以攫住一大把;險峻的峽谷壯麗綿亙,如臨深淵戰戰兢兢;山巒蓊鬱林木蔥蘢,滿眼綠意盎然…,雖然細雨有一搭沒一搭地飄著,並不影響徜徉美麗山村的興致。

零污染的清新空氣,吞吐間頓感胸懷舒暢;家家戶戶巧心布置的窗台、繁花似錦的庭院花園,引人頻頻駐足投以愛戀目光;鳥語啾啾、流水淙淙,聆聽大自然悅耳動聽的聲音,油然而生的幸福愉悅在心頭盪漾。遠離塵囂的穆倫,誠然是個令人心曠神怡而流連忘返的迷人山村!

從火車站到纜車站,穆倫村前村後走了一回。回程改搭乘空中纜車,滑降到山谷中的Stechelberg,上下山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所見也是不同的景色。下山中途可以欣賞到嶙峋的山岩和飛瀉的穆倫瀑布(Mürrenbachfall)。勞特布魯嫩谷地以擁有衆多的瀑布而聞名,穆倫瀑布是其中之一。

穆倫瀑布是瑞士最高的瀑布,從417公尺的穆倫山(Mürrenfluh)高處傾瀉而下,接近地面時被山谷的峭壁岩石分隔成五叠小瀑布,其景色在春季冰雪融化時及夏季雷雨後尤爲壯觀,其他時候,則僅是飄盪在崖壁上的一縷細紗。


山谷中的瀑布鎮  勞特布魯嫩  Lauterbrunnen

勞特布魯嫩(Lauterbrunnen)位於狹長的山谷中,冰河切割過的U型山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Lauter」意謂「大聲」,「brunnen」則是「泉水」之意,因此Lauterbrunnen也譯為「瀑布鎮」。全鎮共有72道瀑布奔流直下,果然名符其實,而其中最有名的是斯陶巴赫瀑布(Staubbachfall)。斯陶巴赫瀑布高約300公尺,是瑞士第二高的瀑布。但因水量不大,夏季的暖風在瀑布週圍捲動,水流落到半途就如同煙塵飄散,瀑布和上游小溪的名字「Staub」即「麈埃」之意,正是形容瀑布的磅礴水霧。

Stechelberg → 勞特布魯嫩(Lauterbrunnen)

斯陶巴赫瀑布從陡峭岩壁傾瀉下來,有如一條白練從天而降,激揚的飛瀑搭配著山谷中的村舍,儼然是童話故事的場景。歷史上有不少浪漫主義和大自然愛好者來此朝聖,大量的詩歌吟詠了這個壯美的場景,也讓後世的遊人對於這條瀑布有了更多想像。德國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曾寫下《水上的精靈之歌》(Song of the Spirits over the Waters)這首詩作,據說靈感就來自壯觀的斯陶巴赫瀑布。

欣賞勞特布魯嫩小鎮的最佳地點,在於溫根(Wengen)往來勞特布魯嫩的火車上,居高臨下把整個山谷小鎮及絲帶般的瀑布盡收眼底。而我們正好住宿於溫根,上下少女峰、進出茵特拉根,兩天當中享盡地利之便,不論是在高處眺望或是繞道旁邊經過,來來去去間勞特布魯嫩映入眼簾的次數已經數不清了!清晨、黃昏、天晴、雨霧,不同的天色光影幻化出各種不同的面貌,不論是迷霧籠罩或是煙嵐飄渺,相同的就是一個”美”字!

黑白處理之後的 勞特布魯嫩山谷 饒富中國潑墨山水的空靈意境

嶙峋高聳的山壁還抱著寧靜的小鎮,小河淌水、綠草如茵、屋舍儼然、教堂靜立,從陡峭岩壁傾瀉而下的斯陶巴赫瀑布,是大自然的神來一筆,激揚的飛瀑妝點著安詳的山村,這不就是尋尋覓覓中的桃花源嗎?

情繫緣牽20年 阿爾卑斯山村 溫根 Wengen

從高懸於崖壁上的穆倫(Mürren)搭乘纜車下山後,在Stechelberg轉乘一小段郵政巴士到勞特布魯嫩(Lauterbrunnen),再換乘登山火車來到即將住宿兩晚的另一個山村─溫根(Wengen)

勞特布魯嫩(Lauterbrunnen)→ 溫根(Wengen)

溫根座落在少女峰山脚下一處背風的陽光山坡,海拔1274公尺,在勞特布魯嫩(Lauterbrunnen)山谷之上約400公尺處。

19世紀初,溫根開始有遊客來訪,包括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1817年,英國浪漫派詩人雪萊夫婦(Mary & Percy Bysshe Shelley)的遊記《History of a Six Weeks' Tour》以及英國詩人拜倫(Lord Byron)的《曼弗雷德 Manfred》相繼出版,對於溫根動人景色的描繪,開啟了溫根旅遊業的發展。1859年第一家旅館誕生,1890年登山鐵路通車,遊客們不必再步行爬上陡峭的山坡,溫根的旅遊及滑雪產業隨之擴展開來。20世紀初,英國遊客開始在鄰近的村莊穆倫(Mürren)成立滑雪俱樂部,並於1903年建立了聖公會教堂。兩年後,溫根成為阿爾卑斯體育俱樂部的滑雪場地。如同1950年代的大多數瑞士山區度假村,這些發展為當地帶來意想不到的繁榮。在過去的100年裡,溫根已經由困倦的農村蛻變為一個擁有獨特性格與魅力的度假勝地。

20年前,在前往少女峰的登山火車上,驚鴻一瞥炊煙裊裊的─溫根(Wengen)

20年後,終於踏上心念繫之的阿爾卑斯山村─溫根(Wengen)

步下火車走入溫根小鎮,一股奇妙的感覺在心中盪漾開來。20年前,曾經在前往少女峰的登山火車上驚鴻一瞥,然卻過其門而不入,當時並不知這個迷人山村的名字。孰料昔日愛戀的凝眸,竟牽引出今日一親芳澤的美麗因緣。家人總笑稱我的前世必是個阿爾卑斯山的村姑,而此刻,我確實是懷著”回家”的悸動心情踏入這個阿爾卑斯的山中小鎮。

走在唯一的一條大街上,兩旁林立著旅館、紀念品及運動休閒用品店。青山巍然聳立,坡地綠草如茵,因為汽車無法進入,山村自然散發著寧靜閒逸的氛圍,讓人不自覺腳步也慢了下來!

下榻的旅館就在大街上,步入大廳,一杯金色的香檳令人感覺賓至如歸。木質調的客房質樸舒適,推開落地窗,寬敞的陽台面對大街及遠處蒼翠的山峰,山嵐氤氳在山腰的針葉林間,平添幾許詩意。面對眼前伸手可及的山村景色,有種夢想成真的醺醺然,坐在舒服的躺椅上再也捨不得起來了!

兩天的晚餐都安排在旅館中,樸實無華的餐點卻能表現出令人滿意的質感。自掏腰包點杯醇酒,山中的寒夜頓時溫熱起來。

晚餐後漫步於山村的大街上,此時遊客不是在用餐就是在旅館中休息,火車站空無一人,街上行人稀少,山中霧靄繚繞微雨輕飄,整個小鎮更加靜謐安詳。能夠在這與世隔絕、遠離塵囂的阿爾卑斯山村住上兩宿,放牧心靈在純淨的自然中,心裡除了洋溢幸福,更多的是感恩!

小鎮在清晨的微光中甦醒,雪絨花(Edelweiss)上面沾染著的不知是昨夜的雨滴還是今晨的朝露。順著山路信步走到旅館後面的山丘上,阿爾卑斯的傳統木屋散落在山腰上,綠草如茵、小徑蜿蜒,坡地上矗立著白色的教堂鐘樓,在淳樸的山村中是如此和諧而理所當然的存在,試想若是少了這教堂,就不是完美的阿爾卑斯山村了!

小鎮的邊緣就是壯麗的勞特布魯嫩山谷(Lauterbrunnen valley),谷中小鎮似遺世而獨立的世外桃源;白雪皚皚的少女峰(Jungfrau)高高聳立在村莊之上,彷彿伸手可及。我們或許一輩子只有這麼一次機會得以拜見舉世知名的少女峰,然而對於溫根的人們來說,這些卻都是本該如此的日常風景。生活在風景明信片中的人們,怎不教人欣羨!

20年前路過溫根,驚鴻一瞥炊煙裊裊的山中桃源,當時或許已在心田裡埋下一粒希望的種子而不自知,情繫緣牽20年,這希望的種子終於開花結果。詩人余光中在《江湖上》這首詩中如此慨嘆:「…一雙腳,能換幾次鞋?一雙眼,能燃燒到幾歲?…」!而我何其幸運,在我眼裡依然燃燒著熱情、在我步履還算輕盈的時候,踏上這個讓我心念繫之的阿爾卑斯山村,在此仰望白雪皚皚的少女峰,悠悠靜享淳樸安詳的山村氣息,如此際遇,縱然是一期一會,亦深感足矣!